昆明三一一医院儿童康复科,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,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抽动和声音发出。对于患有抽动症的孩子,除药物治疗外,日常健康护理同样关键,它能辅助缓解症状,提升孩子生活质量,以下为您详细介绍:
随着春天的到来,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向我们咨询关于儿童抽动症的问题。那么,为什么春季会成为儿童抽动症的高发期呢?抽动症的孩子又该如何养护呢?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创造和谐氛围:让孩子生活在轻松、和睦的家庭环境里,减少家庭矛盾冲突,避免孩子因紧张氛围加重症状。比如,家长间有分歧时,不在孩子面前激烈争吵,而是心平气和沟通解决。同时,家长要通过老师引导同学,让大家不要嘲笑或歧视患儿,防止孩子因外界负面评价产生心理压力,进而加重抽动表现。
优化生活空间:保持室内安静、整洁与舒适,控制室内光线与噪音强度,避免强光、噪音等不良刺激。例如,将孩子房间布置得温馨柔和,选择低亮度、无频闪的灯具,安装隔音窗帘减少外界噪音干扰。减少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时间,避免长时间看电视、玩电脑游戏等,以防电子设备的闪烁画面与复杂信息刺激神经系统,加重抽动症状。
规律作息时间:帮孩子建立稳定的生物钟,设定固定的起床与睡觉时间,保证充足睡眠。一般来说,学龄前儿童每天需 10 - 13 小时睡眠,学龄儿童需 9 - 11 小时睡眠。睡眠不足易导致孩子身体疲劳、精神紧张,使抽动症状加剧。同时,要避免孩子熬夜和过度疲劳,合理安排学习、娱乐及休息时间,让孩子有张有弛,保持良好精神状态。
适度体育锻炼:鼓励孩子参与如散步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适量运动。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身体素质,还可帮助孩子释放压力,改善情绪状态,对抽动症康复有益。但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,避免孩子过度劳累。例如,每次运动时间可控制在 30 分钟至 1 小时,根据孩子体力与耐受情况适时调整。
确保营养均衡:保证孩子摄入足够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维生素和矿物质,选择瘦肉、鱼类、蛋类、豆类、全麦面包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多样化食物,满足孩子生长发育需求,增强身体抵抗力。
规避刺激性食物:减少辛辣、油腻、过甜、过咸食物摄入,像辣椒、油炸食品、糖果、咸菜等,这类食物可能刺激神经系统,加重抽动症状。同时,避免让孩子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,如咖啡、茶、可乐等,咖啡因的兴奋作用也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稳定性。
增加有益食物摄入:多给孩子吃富含镁的食物,如坚果(杏仁、腰果等)、绿叶蔬菜、全谷物等,镁对神经系统有镇静功效,有助于缓解抽动。还可适当增加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食物的摄取,其对脑功能发育有益,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。此外,像草莓、柠檬、洋葱头、红枣、莲子、银耳、牛奶、香蕉等食物,可缓解孩子焦虑紧张情绪,酸枣、葡萄等有助于改善睡眠,也可适当多安排进日常饮食。
控制添加剂摄入:尽量让孩子避免食用含有人工色素、香料、防腐剂等添加剂的食物,这些添加剂可能干扰孩子神经系统正常功能,对抽动症病情产生不良影响。在购买食品时,家长要仔细查看食品配料表,选择天然、无添加或添加剂少的食品。
给予心理支持:孩子可能因抽动症状感到自卑、焦虑或困惑,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心声,理解他们的感受,给予积极反馈与鼓励。日常交流中,多肯定孩子优点与进步,强化孩子积极行为,增强其自信心。例如,当孩子努力控制住抽动症状时,及时给予表扬:“宝贝,你今天在课堂上努力控制自己,表现真棒!” 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认可与支持。
加强社交引导:家长多与学校老师沟通,让老师了解孩子病情与需求,通过老师引导同学正确认识抽动症,不嘲笑、不歧视孩子。鼓励孩子大胆与同学及周围人交往,积极参与社交活动,提升社会适应能力。比如,周末可邀请孩子同学来家里玩耍,组织一些小组活动,为孩子创造社交机会,帮助孩子在社交中逐渐克服因抽动症产生的心理障碍。
密切关注症状:家长要留意孩子抽动症状的发作频率、强度、持续时间及诱发因素等。比如,记录孩子一天内眨眼、耸肩、清嗓子等动作的次数,观察在何种情况下症状会加重或减轻,像紧张、疲劳、兴奋时症状是否更明显。详细的症状记录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,调整治疗方案。
按时服药复诊: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给孩子按时服药,切勿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,以免影响治疗效果。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复诊,一般根据医生建议,每隔一段时间(如 1 - 3 个月)进行一次复查。复诊时,医生会通过检查、询问等方式了解孩子病情变化,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策略,确保孩子病情得到有效控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