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矮小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,主要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年龄、同性别、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,或者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。 **一、症状表现** 1. **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** - 这是最直观的症状。在班级或群体活动中,矮小症儿童明显比其他孩子矮。例如,在同一年级的教室里,矮小症患儿可能在排队时总是站在最前面,和周围同学的身高差距随着年龄增长越发明显。 - 他们的身高增长曲线也偏离正常范围。正常儿童的身高增长是有一定规律的,会沿着标准生长曲线逐渐上升,但矮小症儿童的身高增长曲线往往比较平缓,增长速度缓慢。 2. **生长速度缓慢** - 正常儿童在婴幼儿期和青春期生长速度较快。婴儿期前3个月每月可增长3.5 - 4厘米,之后到1岁期间每月增长1 - 1.5厘米;儿童期每年身高增长约5 - 7厘米;青春期男孩每年增长7 - 10厘米,女孩每年增长6 - 9厘米。而矮小症儿童的生长速度达不到这些标准,如在儿童期每年身高增长可能只有3 - 4厘米甚至更少。 3. **骨龄落后或超前** - 骨龄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。部分矮小症儿童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,这意味着他们的骨骼生长发育延迟。例如,一个10岁的孩子,骨龄可能只有8岁。这种情况下,骨骼还有一定的生长潜力。 - 但也有少数儿童骨龄超前,这会导致生长潜力提前耗尽。比如一个7岁的孩子骨龄达到9岁,可能会过早地停止生长,影响最终身高。 4. **其他伴随症状(根据不同病因)** - 如果是由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症,除身高矮小外,可能还会出现身体比例相对匀称,但脸圆、腹部脂肪堆积等情况。这是因为生长激素对脂肪代谢等有一定的调节作用。 - 若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矮小症,可能伴有智力发育迟缓、面容臃肿、头发稀疏、便秘等症状。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影响全身的生理功能,包括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。 **二、发病原因** 1. **生长激素缺乏** - 这是导致儿童矮小症的常见原因之一。可能是由于下丘脑 - 垂体病变,如肿瘤、外伤、感染等因素影响了生长激素的合成、分泌或功能。例如,垂体肿瘤可能压迫分泌生长激素的细胞,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。 - 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,这种情况下找不到明确的病因,但生长激素水平就是偏低。 2. **遗传因素** - 家族性矮小症较为常见。如果父母身高较矮,孩子患矮小症的概率会增加。这种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身高,比如决定了孩子的骨骼生长潜力、生长速度等。一般来说,父母身高对子女身高的影响约占70%左右。 3. **营养不良** - 长期的营养摄入不足是导致矮小症的重要因素。例如,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身体细胞的增殖和组织的生长。在一些贫困地区,儿童由于食物匮乏,不能获得足够的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营养物质,身高增长受到限制。 - 某些营养素的缺乏也很关键,如钙、锌等。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,缺乏钙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;锌参与人体多种酶的合成,对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也有一定的影响。 4. **全身性疾病** - 慢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、慢性肾功能衰竭、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等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。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例,心脏功能不全导致身体血液循环不畅,氧气和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输送到全身,从而影响身体的生长。 - 内分泌疾病除了生长激素缺乏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外,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(如库欣综合征)也会抑制生长,因为肾上腺皮质激素会对抗生长激素的作用,导致生长缓慢。 5. **心理因素** - 长期的精神压抑、焦虑等不良情绪也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。这被称为心理性矮小症。例如,父母离异、长期遭受校园暴力等情况可能使孩子心理压力过大,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,从而影响身高增长。 **三、诊断与治疗** 1. **诊断** - 详细的病史询问是第一步,医生会了解孩子的出生情况(如是否早产、低体重等)、生长发育过程、家族身高情况、既往疾病史等。 - 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、体重、头围等基本指标,同时观察身体比例是否匀称、面容是否有异常等。例如,检查四肢长度与躯干长度的比例,对于判断骨骼发育是否正常有重要意义。 - 实验室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,主要检测生长激素水平、甲状腺功能、血常规、血生化等指标。如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可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生长激素分泌不足。骨龄测定也是必不可少的,通常采用左手腕关节X线检查来确定骨龄。 2. **治疗** - **生长激素治疗**:对于生长激素缺乏型矮小症,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。通过定期注射生长激素,可以促进骨骼生长,提高生长速度。治疗时机很重要,一般年龄越小,治疗效果越好。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身高、骨龄、甲状腺功能等指标,以调整生长激素的剂量。 - **营养补充**:针对营养不良导致的矮小症,改善营养状况是关键。保证儿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维生素和矿物质。例如,增加牛奶、鸡蛋、肉类等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。同时,根据具体缺乏的营养素进行针对性补充,如补充钙剂、锌剂等。 - **治疗原发疾病**:如果是全身性疾病或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矮小症,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首要任务。如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,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来改善心脏功能;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,需要补充甲状腺素片来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。 - **心理干预**:对于心理因素导致的矮小症,心理治疗很重要。帮助孩子缓解压力,改善情绪状态。例如,通过心理咨询、家庭治疗等方式,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,促进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。 **四、疾病预后** - 儿童矮小症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,包括病因、治疗开始的年龄、治疗的依从性等。如果是生长激素缺乏等内分泌原因引起的矮小症,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,大部分儿童可以获得较好的身高增长,能够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成年身高。但如果是由于某些不可逆转的因素(如某些遗传性疾病导致的骨骼发育异常)或治疗不及时,可能会影响最终身高,导致成年后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。同时,即使身高得到改善,部分儿童可能还会因为之前矮小的经历而存在心理问题,如自卑等,需要持续的心理支持。